关于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2025.10.09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5.08.18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政务新媒体服务项目比选公告2025.07.28
茭菱派出所辖区面积虽然只有1.9平方公里,但这里却分布着30余个小区,其中大部分为老旧小区、出租房,还有40余家小酒吧、茶室,云南省交通厅、十四冶等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来,茭菱派出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多元治理化矛盾、守土保民护平安、倾心惠民到位服,实现队伍“零违纪”、矛盾“零上交”、执法“零容忍”、服务“零距离”,辖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
茭菱派出所有一组数据:
● 组织政治理论集中学习31次
● 发放“口袋书”35册
● “钉钉天天学”110期
这是茭菱派出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后的日常,以此推动全警随时随地学,筑牢信仰之基、忠诚警魂。
以党建引领筹力,茭菱派出所还建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评选推送“党团之星”40人,比履职尽责、比能力提升、比服务质量,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强。
此外,联动辖区45个党组织发起“平安联创”党建联盟,强化党建共建,主动与辖区十四冶、林堪院等单位党组织结对子,发动200余家个体户、530余名从业党员,固化行业场所党群共建宣传点,社区民警作为副书记参与决策和党建过程,让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小单元、最小细胞。
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
在茭菱派出所辖区的创意英国小区,曾经一度成为年昆明新闻网络“热搜”的最“乱”小区。面对小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繁多,业主委员会与物管矛盾长期积压,派出所借力行业主管部门、社区支部、“龙翔老姐妹帮帮团”等群防群治品牌,理关系、排分歧、化猜疑。
如今,经过茭菱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努力,创意英国小区积压多年的矛盾不仅被化解,这里还成为化乱为治的典型。
坚持防线前置、治理前瞻、控制前端、处置前期,派出所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茭菱派出所在工作中,依托公安“发哨”、“吹哨”、街道“吹哨”报到机制,主动“吹哨”36次,彻底整治辖区保健品行业、茭菱路酒吧一条街、蔡家村农贸市场等乱点4个。
平安不出事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
辖区宜居不宜居,百姓平安说了算。在茭菱派出所辖区,每个小区抬头便可见监控探头。推进“雪亮”工程,茭菱派出所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协调单位、居民楼院安装建成视频监控探头1087路,创建“零发案小区”15个,烟草宿舍、云贵船舶宿舍小区实现连续三年“零发案”,交通厅宿舍、印刷厂宿舍等一年以上未发案小区,占比达到50%。
此外,全力推进“情指勤督”一体化实战警务机制,降警情、控发案、强研判、精打击、细整治,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服务不缺位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特征
茭菱派出所盯新“五小工程”落地,架起“服务直通车”。
NO.1 “用心办小事”
免复印、免填表服务群众3900人次,网上预约办理户籍业务307件次,增设24小时便民服务超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NO.2 “精心帮小忙
搭建5个“网上警务室”,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对群众询问“秒回复”,求助“秒响应”,纠纷“秒处理”,累计服务群众18500余人次,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变成群众高兴满意的“幸福账单”。
NO.3 “全心破小案”
以智慧办案区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固化受立案“三回访、三告知、一跟踪”“331”机制,明确一地多发案、有条件未破案、三个当场等回访告知情形,实行重大敏感警情社区民警跟踪动向,在强化联系服务群众频度中树立执法新形象。机制执行以来,回访告知次数同比超8倍,群众满意度100%,朝着接触型犯罪零发案、已发案100%破案目标迈进。
NO.4 “倾心解小忧”
搭建“睦邻议事亭”,“小戏台”发挥大作用,群众面对面“评好坏,找根源,摆道理,找答案”,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化解矛盾,充盈社会正气。
NO.5 “尽心助小康”
积极参与党建联盟精准扶贫,关怀帮扶13次,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残障人士4人,帮助特殊群众解决问题困难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