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法之星

李竹荣:退休不褪色,返聘再发热
发布时间:2021-01-20 10:33:00作者:五华区政法委来源:五华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

在丰宁片区,提起李竹荣,那可是个名人,谁家里有个家长里短、矛盾纠纷,大家都会找到他。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邻里纠纷不易调”,但在李竹荣这,这些矛盾纠纷往往都能得到圆满化解。

李竹荣是丰宁街道调解委员会驻丰宁派出所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1955年生的他今年65岁了,却依然奔走在调解工作一线。他为人热心亲切,平日里,大家都爱管他叫“老李师”。

返聘继续为调解发光发热

老李师原来是云南省十四冶第一安装公司综合保卫处负责人,2010年,他从岗位上退休,但他并没有选择过上养养花、溜溜鸟的享清福生活,由于在岗时就多次接触调解工作,并获得“先进个人”荣誉,退休那年的10月,老李师应聘到丰宁街道办事处驻丰宁派出所联合调解室,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专职的人民调解员后,他更是将“人民”放在了首位。在从事调解的10年里,时刻充满了热情,更充满了自信。自信源于对法律、法理的理解,更自信于对群众生活的深刻理解。

微信图片_20210120101552

老李师善于调解,辖区的人有什么矛盾纠纷,都爱找他评评理。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老李师也是把最大程度的解决群众诉求放在首位。合理、合法地解决好各类纠纷,这也是让群众对他心服口服的原因。

老李师曾调解过这样一个案子:

住在丰宁小区的魏某四姐弟,在父母去世后留下一套拆迁安置房,由于未办遗产分割,四姐弟继而因此引发矛盾。老李师接手了这件案件后,马上分析发现四姐弟矛盾的焦点就是谁该多分,谁该少分。为了最终结果都能让四位当事人满意,老李师开始了走访工作,多方面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谁的困难多,组织了无数次的谈话。多次的协调,终于,姐弟放下了争执,最终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他又引导四姐弟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最终扣除税之后房屋上市交易将钱分到了四人手中,当事人对此调解成功表示非常满意。

“调解,就是要让双方各退一步,换位思考。”这是老李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十年勇于担当不畏困难

老李师认为,不论到哪里解决什么样的纠纷,适用的都是法律。法律是解决问题的硬尺子,前提要依法办事,但法律也有藏良心的地方。

“干调解这活儿,一定要懂两件事,一个是法律,一个是人情。以法促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老李师说。

在老李师调解过的案件中,疑难纠纷不在少数。

杨某原来是昆明某公司的离休干部,杨某去世后,三名子女开始为其名下的一套房产及21万元的丧葬抚恤金争执不休。两名姐姐认为,弟弟从来没照顾过杨某,不该分得遗产,而事实上,弟弟无工作,生活拮据。姐弟三人9次协商无果后,最终诉至法院,随后又被撤诉。案件再次转回到调解工作中。

老李师运用“背靠背”“面对面”的方法,多次找几方当事人分别谈话,以案释法反复多次协调一致,最终合理分配金额,签下调解协议的时候,姐弟三人对此调解非常满意。

“对血浓于水的亲情,调解更不仅仅是为了止纷,更为了言和,这也是家庭纠纷调解的难点。”老李师说,对这类纠纷的调解就是要挖掘良知,让中国的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光扬。

坚持用行动诠释“夕阳红”

工伤赔偿、非正常死亡案件也是老李师接手过的、比较棘手的纠纷。而老李师认为,调解就是要帮助政府部门解决疑难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

2019年12月5日,某工地的意见值班室内 ,段某不幸猝死,引起死亡赔偿纠纷。老李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介入矛盾纠纷的处理之中,连续三天时间,与死者家属反复沟通,经用工方与死者家属反复多次协商,才同意将尸体火化,达成了调解协议。

做调解,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极度的耐心和细心,特别是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更是要有不解决矛盾不罢休的坚持。

从2010年10月以来,老李师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简易纠纷4635件,书面纠纷859件,其中40%为重大疑难案件。

说起他在调解工作中的经验,多年前,老李师就提出并最先采取《权力义务告知书》、《受案通知单》、《结案告知书》,规范了调解工作档案,提升了所办案件的质量。并先后两次被五华区委区政府评选为先进个人。

翻开老李师的工作笔记和调解案件卷宗,卷宗封面填写完整,调解文书语言表述精练,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内容详实……

老李师热心于调解事业,积极探索多元化化解纠纷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今,老李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退休不褪色,依旧活跃在调解工作的一线,继续在基层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