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法治五华

普法宣传助推“大观河之变”
发布时间:2022-04-14 14:21:52作者:五华区政法委来源:五华长安网

春天里,昆明大观河上海鸥飞翔,河水波光粼粼。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水政(滇管)分队队长杨磊每次到大观河边巡查,都会习惯性瞅瞅河里有无污染物,看看立在岸边的法治宣传展板,这类展板由昆明市五华区司法局大观司法所定期设置。

“通过普法宣传,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我们也要时时学习更新法律知识,与时俱进推进执法工作。”杨磊说,8年了,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了大观河生态保护上。

发放普法手册,设置社区普法宣传展板,开展法治文艺表演……“七五”普法以来,大观司法所携手辖区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定期在大观河边宣传河流治理以及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让普法的触角在辖区不断延伸。

微信图片_20220414141005

为大观河上“保护锁”

近日,在大观河边篆塘法治公园内,一场水污染防治法主题宣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举行。

“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法律知识,我们收获可大了。”参加完法律知识问答活动的李阿姨说,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78岁杨建生从小在大观河边长大,一首民谣能够概括大观河的“前世”: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还在受害。

为治理滇池污染,还大观河一弯碧水,2018年,《昆明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应运而生,同时,一系列的治污措施纷纷出台:打捞水葫芦、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生物治污、流域禁捕……

目前已有多部法律为大观河生态环境上了“保护锁”。“制定法律法规并普及法律法规,对保护大观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昆明市五华区司法局大观司法所所长熊贵仁说。

务实尚法,是昆明春城重要的城市精神。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推向纵深,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让法治精神在大观河落地生根,助推大观河变美,变靓。

做大观河“守护者”

监管、巡查、专项整治……这是杨磊的日常工作,几乎每天他都要到河边检查一圈,风雨无阻。同时,针对打水洗车、违法钓鱼取水这类问题,杨磊和同事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夜间突击检查。

一开始,很多市民对执法工作不理解,他们认为在河边钓几条小鱼对河水不会有影响。后来,随着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入,群众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得到增强,现在都知道河边垂钓是违法的。

“去大观河就像回家一样。”杨磊坦言,虽然每天干的都是小事,但是长久坚持巡查大观河,早已对这条河充满了感情。“管了那么多年大观河,看见大观河越来越美,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杨磊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河长制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建立了河道日常巡查档案,做到巡查有照片、有记录、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篆塘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赵兰作为大观河河长深有感触。

自从红嘴鸥来到昆明后,大观河就成为网红“打卡点”,“以前,很多市民会带着剩菜剩饭到河边投喂海鸥,这样会污染河水。为规范投喂行为,我们大力开展文明宣讲、法治宣传。”赵兰说道,与此同时,结合“创文、创卫”复审工作,大观司法所联合大观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活动、宣传栏、黑板报、微信群等,宣传河道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

让普法宣传“遍地开花”

近年来,大观司法所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向管理、执法、服务对象等群体开展普法宣传。

以前,普法宣传较为“单调”,现在,大观司法所工作人员会不断拓展普法对象,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入耳入心。

“我们每天都会到篆塘法治公园内锻炼身体,经常会看见这里搞些法治宣传活动,他们有时会发一些法律法规的小册子,有时候会演一些小品,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告诉人们:遇事要找法。”赵大爷说,连续多年的法治宣传,已经让他形成一种惯例,每到有法治宣传活动的那一天,他都要去领几本小册子,拿回去给家人学习,让家人知法、懂法、守法。

“我们在主要街道设立法治文化长廊,建立法治宣传栏,经常组织开展社区法治文化书法绘画展和社区法治文艺义务表演等活动。”熊贵仁表示,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大观河保护相结合,既丰富了传统宣传手段,又增强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群众参与性。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大观司法所、大观街道办事处水政(滇管)分队等共同谱写了一曲普法为民之歌,撑起了大观河周边群众安居乐业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