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2025.10.09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5.08.18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政务新媒体服务项目比选公告2025.07.28
目前,五华区司法局大观司法所在册刑满释放、解除矫正的安置帮教对象近200人,通过一系列帮教工作,他们改过自新的信念增强,在就业、上学和社会救济等方面不受歧视,实现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了再次违法犯罪的几率。
73岁的老罗就是被帮教成功的典型对象之一。自今年3月成为大观司法所安置帮教的对象,到8月成功领到第一笔最低生活保障金,起初不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的老罗,现在主动分享起了大观司法所对他进行帮教的故事,老罗从“迷途者”变成了“助矫者”。
迷途——反复偷盗的过去
“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能对不起大观司法所、篆塘社区所有工作人员为我做的一切。”8月10日,第一次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老罗激动地说。然而,5个月前,老罗不是这样的态度。
3月,老罗刚从大观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转为安置帮教对象,那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他。而大观司法所所长熊贵仁却是他的“老熟人”了。
“蹲在那儿抽烟那个就是老罗,他每天都会出去拾荒,很少能联系上,今天他刚好在。”熊贵仁向记者介绍这名特殊的帮教对象。
白发、皱纹、老人斑,牙齿几乎脱落完,73岁,真实的老人形象,但他的身体没有佝偻,加上个头很高,远远看去像个中年人。他一直站在人群边缘,一口一口地抽着别人发给他的烟。
老罗生于1949年,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一直在昆明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从房地产公司辞职后,他到处打零工,没有固定的工作。结过两次婚,也离了两次婚,与他相依为命的是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当时年近60岁的老罗挑不起抚养女儿的重担,家里一贫如洗。一念之差,他走上了盗窃这条路……因为没钱而盗窃,又因为入狱导致生活更加艰难,如此恶性循环,老罗的生活黯淡无光。
70多岁,有案底,为了让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继续接受教育,拾荒、作案,成为他主要的生存手段。
“大不了你们再把我关进去,反正我什么都没有。”刚入矫时,老罗对工作人员的帮扶教育不认可、不信任,对矫正工作极其敷衍甚至抵触。
知返——思想的悄然转变
组织辖区爱心人士为其捐款,将所里的旧纸箱和过期的旧报纸都送给老罗变卖添补家用,不定期地给予生活物资救助……大观司法所一直全力帮助老罗,但对于独自抚养孩子又年迈的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他是我们安置帮教对象中比较典型的人物,能帮的我们都尽力帮,只是终究不能彻底改变他的生活现状,帮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熊贵仁说。
听到大观司法所要帮自己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老罗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假如能申请下来,我和娃娃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在申请过程中,由于老罗和第一任妻子生的女儿嫁给了外籍人员,无法找到女儿女婿,不了解其家庭收入情况,不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老罗申请失败。
“接到司法所针对老罗的专题报告后,我第一时间统筹街道、司法、公安、社区工作人员组建帮扶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持续跟进帮扶情况,确保最低生活保障有序办理。”大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政法委员杨自能说。
今年3月28日一早,在司法所人员的引导下,老罗来到篆塘社区民政窗口,咨询如何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在了解他的家庭基本情况后,给了他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材料告知书,并详细讲解告知书的内容。同时老罗签下了云南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承诺书。至此,老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之路开始加速前进。
大观街道办事处篆塘社区在收到老罗的申请材料并进行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公示后,第一时间来到老罗家中开展入户调查。接着,又到五华区民政局婚姻窗口、老罗与第一任妻子所生女儿住所进行情况核实。核实情况基本属实且经过公示、社区评审无异议后,于5月6日上报大观街道办事处。但是,大观街道办事处评审会对其第一个女儿和女婿的收入情况有异议,没有通过老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篆塘社区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调查并出具了相关的证明。
6月16日,大观街道办事处评审会全体参会人员无异议后,向五华区民政局上报。7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成功,进入公示阶段。
“我几乎是遇到领导就提他的事,我甚至和领导说‘我们要加快办理进度,再申请不下来,他对生活丧失信心,发生意外怎么办?’”熊贵仁和记者回忆着申请之路。话语间,记者感受到了他当时的担忧与心急,这是一名基层司法行政人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流露出的真情。
这次申领最低生活保障金让老罗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他开始积极配合大观司法所及社区的工作。
新生——“迷途者”变“助矫者”
老罗的女儿初三在读,义务教育阶段虽然不用支付学费,但是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对老罗来说是一笔“巨款”,每到月底,老罗就很忧愁,为了让女儿上学,他去司法所借过钱,去社区借过钱,甚至去盗窃。
如今,老罗每个月都能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女儿上学的生活费用问题解决了。大观司法所也积极与老罗女儿就读的学校协商,学校在其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不断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8月末,老罗站在大观司法所其他社区矫正对象面前,分享自己的社区矫正及被安置帮教经历,成为一名“助矫者”。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分享,老罗重获新生,他将这份新生的力量通过讲述带给其他迷途者,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对老罗来说,安置帮教不仅让他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温暖让他知道自己没有被放弃。
“讲课”那一天,“惯偷”老罗划上句号,“助矫”老罗奔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