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2025.10.09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5.08.18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政务新媒体服务项目比选公告2025.07.28
2022年9月,春城昆明的秋天从雨声中开始。一大早,五华分局普吉派出所社区民警罗荣汉冒着小雨,爬上社区警务室的楼顶,打开了反诈宣传广播。
“一会儿大半个村都要出门做工了,得抓紧时间……”罗荣汉说,村里的1.3万余外来租户大多都在周边打工,一则简单的反诈早播报,是守好他们“辛苦钱”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普吉派出所辖区内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在“促发展”与“护平安”的双重责任压力下,普吉派出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责任与担当为辖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治安环境。
“花名册”推动人口管理“大成效”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关乎民生,涉及稳定。靠着警务室墙上的几张A4纸,位于王家桥村168号的社区警务室,实现了村内流动人口数量“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知”的目标。
其中乾坤,藏在纸上的一串数字中。“数字代表着每户的门牌号,全村668栋都在这里了。”罗荣汉介绍,这份“花名册”已经被复印、更新过很多次,而最原始的版本,诞生在4年前。
2018年,五华区各大项目建设进入“全力攻坚”阶段,工地用工需求持续增加,王家桥村的出租屋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眼里的“香饽饽”。为了确保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完整性,普吉派出所开始对王家桥村住户情况进行“户口普查”。
随后几天,罗荣汉带领几名辅警对村内所有房屋进行拍照,补齐各户房主及租户信息,记录各户门牌号,并为门牌号缺失、错乱的房屋重新标号。
668户房屋信息汇集成了11本台账,“一户一档”收录全村各户户主、租客、房屋情况等信息。
面对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一标三实”工作需要常态化开展。辅警杨丽珍是个细心的人,考虑到每次清查工作后需要一遍遍翻阅台账核对信息所带来的不便,她将全村各户门牌号一一誊抄在A4纸上,制成“花名册”。
清查工作时,只要对照房屋序号边走访边标注,很快就能弄清哪户需要后续回访,哪户需要补充台账。
4年过去,这份“花名册”仍然是王家桥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风向标”。
在近期开展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普吉派出所依托该类举措,保证了流动人口信息的“新鲜”,确保辖区流动人口不漏管、不失控,有效强化了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工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夯实了基础。
“点路灯”为背街背巷“祛隐患”
下午6、7点是王家桥村最热闹的时候,烟火在密宇深房间袅袅升起,早起赶工的人们此时纷纷回到家中开炉做饭,在“反诈广播”的提醒中等待夜幕的降临。
与大多数典型城中村不同,由于村内租户大多第二天要早起赶工,夜市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微弱的路灯照在村内蜿蜒复杂的道路。
自2010年担任王家桥片区社区民警以来,罗荣汉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因部分路灯常年失修,一入夜整个村子就陷入黑暗,而治安隐患便“藏身”其中。
今年7月,在普吉派出所与社区村委会的沟通协调下,王家桥村启动了村内路灯“点亮计划”,对常年失修路灯进行修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派出所发动村内护村队,争取村民理解与支持,共同筹资为村内“无灯”地带安装路灯,照亮背街小巷,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小分队”开创邻里和谐“新局面”
王家桥村与宜家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靠着“左右逢源”的地理优势,毗邻王筇路和普吉路两条交通主干道的房屋,被改造成了300余间沿街商铺,经营项目涉及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商户众多,吸引来大量顾客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治安隐患。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固然重要,让小生意的烟火气平安延续同样不可忽视。”普吉派出所所长熊涛介绍,“百日行动”期间,派出所在警力有限的条件下,动员商户成立“邻里守望小分队”,以每两家为一个单位,鼓励邻里之间互相提示、互相照应、互相帮助,避免由“小纠纷”引发“大矛盾”,实现了王家桥村商铺区域矛盾纠纷“清零”。
商户们主动将发现的隐患、问题反映给社区民警,警民齐心消除隐患,携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一揽子工作措施的持续推动下,王家桥片区整体治安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改善。据统计,自“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普吉派出所辖区刑事警情同比近3年平均值下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