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2025.10.09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5.08.18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政务新媒体服务项目比选公告2025.07.28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五华区牢牢把握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的契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在“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实践“互联网+”思路,结合辖区实际,打造“治安志愿者积分管理服务平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体现五华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把好准入审核,扩充群防群治队伍规模
随着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志愿者在社会治安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五华红袖标”小程序融合大数据,全方位推动了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
1.优化招募宣传方式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23家派出所依托民警走访、“一标三实”采集等渠道,组织开展“治安志愿者”招募宣传。辖区公司企业、快递、物管、送水、旅店、网吧等行业从业人员,内保干部、保安员等2000余名社会各群体人员主动提交申请,由派出所审核后共注册1745人。
2.丰富参与人员结构
目前辖区治安志愿者保安、内保人员占比从原来的100%,下降至70%,而退休干部、社区党员代表、单位职工、小区物管等多个新增群体人员占比已经超过30%,行业场所、小区志愿者覆盖率超过90%,志愿者队伍结构趋于多样化,小程序的植入更增强了前端使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了准入门槛,为全方位推进志愿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打造立体网络布局
依据个人意愿、位置分布、从事职业、生活方式、活动范围等要素,自动将志愿者归为“安全员”“宣传员”“警示员”“楼栋院长”“义警”等8个群体,打造丰富的志愿者年龄结构、行业特点、活动时间为主的立体网络布局,破解人员组成单一、结构简单的老问题。
平台采用新方法,规范群防群治队伍动态管理
“五华红袖标”小程序以简便易学、易于操作、易于兑换、易于推动为出发点,利用微信应用面广、群众接受度高的优势,将前端应用通过小程序方式植入,切实解决参与人员多,社会层次丰富,文化水平不齐的问题。
1.解决警力有限的难题
以居住、活动、行业和个人特点将志愿者按小组划分警区网格综合管理、流动信息收集、定点服务活动等类型,在每个警区由一名民警进行专业指导及信息收集反馈,进一步拓展了志愿者工作形式内容,使志愿者能够按照自身职业特点、活动习惯开展工作。其次,小程序提供了位置信息、图文信息、互动交流等多渠道交流平台,使民警与治安志愿者在第一时间就能及时获取多种信息,省时高效。
2.延伸治安管理触角
通过采集志愿者信息、单位信息、地址信息、案事件信息、社会治安信息、民生信息和政府职能配合信息等大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判,使社区工作人员、民警、治安志愿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身边人、身边事,打通管理屏障,提升交流渠道。
3.健全组织动员机制
制定了简便易行的定期考核机制和审核进入机制,实现志愿者人数稳步增加至目前的20580人,志愿者每月治安工作、学习培训和社会服务活跃度长期保持在80%左右,“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小程序”通过四步骤,形成高效群防群治队伍
1.“随手拍”拓展治安管理效能
根据快递小哥、保安员、送水员等志愿者流动性大、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随时对身边的信息和案事件线索拍照,配以声音或文字上传,系统实时关联定位事件地址并上传,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就近调警开展处置,值班所领导可以根据志愿者、处置民警上传的图片、文字情况添加意见建议,提升案事件处置效能。
2.“快速处”提升工作精度
平台通过显示治安志愿者发布的实时位置信息,事件具体情况、定位地址、图像资料等,派出所汇总后形成工作台账,根据“情指勤督舆”相关要求,及时开展工作,勤务指挥室可根据工作台账及时掌握社区民警、辅警、治安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回溯查询工作质效,值班所领导可以依托手机管理权限对每个流程进行实时监督,实现精准挂图作战。
3.“通告栏”增强管理培训力度
系统设置了“通告栏”,派出所可将各个重要时间工作重点、每日治安状况分析、联合行动指令等信息进行公布,网格管理员、党员志愿者、社会服务、社区干部等定点工作小组也可以通过“通告栏”发布党建、社会服务和治安管理内容,在一个栏目下,实现召集、学习、培训同时开展,缩短时间成本、架构网络链接,增加了志愿者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渠道,增强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效能。
4.“主动管”助推打防效果
通过平台的直观展示、及时反馈,让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治安志愿者“主动管事”的意愿和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积分兑换”激励方式,群防群治成效明显
“五华红袖标”小程序立足社会参与度、共建共治共享效果,深刻领会“红袖标”队伍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开辟 “积分兑换”模块
激发内生动力。在治安志愿者申请加入的同时,邀请辖区超市、小吃店、通信公司等商户注册入驻平台,建立商户既是志愿者,也是为志愿服务提供奖励的实体模式,入驻商户在平台得到自身宣传,也为助力社区治理贡献自身力量,发挥了积分兑换“供”方作用。
2.推行“积分兑换”方式
深化群众参与度。采用积分模式对每位志愿者及社区民警工作进行累积,对应工作时长、信息质量和事件处置效果,采取图表化方式呈现,每月进行统计分析,使社区民警与志愿者在相互配合工作的同时,也分别担负管理、监督的责任,切实增强对志愿者工作效果的评价。同时,根据积分兑换规则,从参与日常巡逻防控、邻里矛盾纠纷上报,到线索举报、防火救灾、扭送嫌疑人,均是条条有对应,治安志愿者按照积分累计到平台商户开展兑换活动。从而缓解了基层奖励资金压力,又解决了因激励措施耗时较长,志愿者热情消退较快的现象。对于日常工作,平台进行自动积分,对于非日常工作,值班所领导根据案事件处置结果和群众满意度,及时给予对应积分。
3.采用“积分排名”方法
提升工作积极性。民警和志愿者不仅可以清晰掌握自己上报的信息、参与开展的工作积分情况,还可以通过每月后台的系统分析,了解自己在队伍中的积分排名、活跃程度。派出所根据积分统计,分别纳入民警每月绩效考核,志愿者可根据积分到相应商家享受购物打折优惠、各类服务体验消费券等积分兑换服务,以及办事处、派出所的表彰奖励,有效激发了民警和志愿者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组建了2万余人的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累计积分14.1万分,通过积分商城兑换9.1万分,开展志愿工作1万余条,156名志愿者单独获得分局、办事处表彰奖励。队伍组建后,辖区各类纠纷同比下降19%,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之前的90%逐渐提升到现在97%以上,辖区“见红率”达100%。
接下来,五华区将继续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依托“五华红袖标”整合群防群治力量,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将物管、社区、街道、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机结合,让治安志愿者能够多维度、多方位的全面发挥自身作用。同时,通过服务平台将志愿者、民警、商户三者紧密结合,运用积分奖励机制,极大提升全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参与率及知晓率。以平台为支点,全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激活志愿者队伍新活力,让治安志愿者队伍真正成为构筑平安防线上的一股坚实力量,夯实五华区市域社会治理群防群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