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法治五华

说实话办实事,这个人民调解员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3-05-04 15:27:01作者:五华区政法委来源:五华区司法局

李学: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严谨的工作。做好了,就能控制当事双方的情绪,不致矛盾升级,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做不好,就会出现出力不讨好,造成矛盾激化,增加裂痕深度,甚至走向“敌对”状态。

微信图片_20230504151803

在黑林铺街道海源社区,有一位人民调解员李学,街坊邻居有了矛盾纠纷,无论是大事小事都爱找他来调解。2013年4月,区司法局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成立了“李学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打破了只调解辖区范围内纠纷的传统做法,李学开始面对全社会进行调解。

工作至今,李学调解了1900多件矛盾纠纷,调解率始终为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用他的话说,只要把人民调解这块工作做细做好了,我们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以法以理化矛盾

“最初,在做调解的时候,也曾遭遇过冷板凳。群众不信任,那就不愿意搭理你,但只要你拿出真心,热心坚持,慢慢地群众也就有好感,也就相信你了。”李学说。

2014年4月至12月,社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对1000多户拆迁户进行回迁安置,其中23户回迁户产权人病故家庭可能会引发房产继承争议,造成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影响回迁安置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为此,李学挨家挨户地找到当事人进行调解,讲法律法规、用真情实意,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开导当事人,把各户产权争议的家庭矛盾调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城中村改造的顺利回迁。李学在调解工作中既讲国法,又讲人情,用真情、热心和执着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

微信图片_20230504151808

公平公正促调解

2015年9月,叶某租用了杨某的房屋开旅社,因租约到期,杨某要收回房屋,不再租给叶某经营,但叶某是从他人手里转过来的旅社,转让费花了29万元之多,双方协商无果即将发生冲突。李学得知此事后,先五次找到叶某了解情况,又三次找到杨某做工作,随后才将双方约到调解室进行调节。起初,叶某想着自己是外省人,认为李学会袒护本地人,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调解,但李学在第一次的调解中以法律为依据,真心真意的同他们谈心、交流,使双方当事人逐渐放心。交流中,李学了解到杨某和叶某的纠纷点并对症下药,在他多方工作和建议下,杨某同意继续出租旅社,叶某也同意适当提高租金,最后双方当事人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事后,叶某兄弟两人都说社区的“老书记”是“一把公平称”。

人民调解工作要严谨,就是需要调解员们站在中间,公正开展调解。李学通过化解疑难纠纷,在辖区树立了公平公正、维护正义的形象,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用心用情办实事

“只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倾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就没有调解不了的案子。”这是黑林铺海源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李学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干了20多年的调解工作,李学已经小有名气,有时候走在街上,都会被百姓认出“这就是那个做调解的李老师”,并与他打招呼。

2015年10月,春城慧谷小区成立了“小区李学个人调解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李学积极借助社区沟通系统,充当群众的代言人,参与相关单位部门解决纠纷,还在物业管理人员中收了5个徒弟,开展“传、帮、带”工作,建立起一种社会冲突的缓冲机制,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调解也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借助新技术,运用新形式开展调解。李学的调解室就应邀参加昆明本地电视台《动情帮你忙》的录制,为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进行调解。

微信图片_20230504151815

“解决老百姓的纠纷,讲大话没用,关键是说贴心话,办实在事。”这就是李学的调解心经。在李学看来,调解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奥秘,无非是将心比心,调解为民。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无论其背景、职业、性格如何,他都会用耐心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诉说,用包容的胸怀接纳他们的想法。

李学先后荣获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专家”称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云南省“十佳模范调解员”和“昆明好人”“昆明法制典型人物”等荣誉;被司法部誉为“人民调解的金字招牌”。海源社区实现23年“零上访”,李学调解室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压器”。

一年365天,李学每天都会碰到各类矛盾纠纷,在他眼里,别人的矛盾纠纷就像他自家的一样,总要耐心细致帮助解决才安心。对他而言,调解不仅仅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一份追求。虽然调解工作很辛苦很累,然而李学从没一句怨言,始终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调解,为百姓幸福、社会和谐出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