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2025.10.09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5.08.18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政务新媒体服务项目比选公告2025.07.28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茭菱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把命案防控工作放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摆到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考量和推进,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交出从2014年至今连续11年命案“零发生”的“枫桥答卷”,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
健全机制、源头治理,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牵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命案的发生
紧盯源头治理关键,健全“治未病”排查防控机制,推进“末端管控”向“源头治理”转变,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数”治强基。在多年扎根基层、走街串巷、人力为先的排查治理基础上,充分享用大数据红利,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吹哨、部门响应、多元参与”联排联调联治机制,依托“春城红袖标”小程序,组织发动红袖标志愿者全量采录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将热心群众的社会治理“行为数”转换为队伍“人员数”,实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联采上传—平台处理分类推送—线下核查处置提交—综治部门确认销号”全流程记录、可回溯管理,彻底改变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局面。
“法”治保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流动普法宣传点”,建立“村村通”“小区通”微信群,发动5300余名“普法神经元”,线上线下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0余次。同时对家庭、婚恋、债务、劳资关系等纠纷问题坚持先宣传、再执法,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依法”“找法”“用法”“靠法”氛围形成。
“联”治化解。落实落细“警民联调”“民调入所”“律师进所”举措,联动街道建设“社区调解室”“睦邻议事亭”,搭建家门口的调解平台,定期分析研判辖区存在的、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一对一制定措施,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调解、事事有回应,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辖区矛盾纠纷从年均200起降至60起以下,化解率达98%以上。
民警日常巡逻
底线思维、动态掌控,以突出强化重点基础要素管控为抓手,从根本上提升命案防控能力水平
加强和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有效管住“关键点”、及时发现“风险事”、紧紧盯住“危险物”,切实提高命案防控能力水平。
强化治安基础要素动态掌控。以“双巡、四查、五防”巡查措施和“三查三告知一宣传”专项工作为抓手,依托三个层次46名“流管队伍”、“1+1+ N + X”工作模式(即1名社区干部+1名社区民警+N名流动人口协管员+X名楼栋长、物业、志愿者等力量),持续滚动开展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确保基础数据底数清、情况明、数据活、工作实,目前派出所各项基础要素数据精准率达98%以上。
强化“法、理、情”协同。协调街道、社区,制定“一对一”帮扶对策,针对性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用“情”感化、以“理”说服,今年以来,通过街道、社区、派出所多方协作打出管理组合拳,解决赵某某、段某某拆迁补偿合法诉求,化解两人因拆迁补偿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成功将两人转化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
织密网络、力量融合,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动力,从整体上形成命案严防严控态势
倾力打造“传统+科技”、“脚板+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织密共建共治共享“三张网”,为辖区加固平安保障。
织密前端感知网。发动辖区单位、小区、学校安装监控3200余路、车辆识别系统86套,实现所有小区内部及沿街商户监控全覆盖、全接入;开发辖区全景警务地理信息图,将“一标三实”信息以实景化、立体化和层级化方式呈现,辖区人事地物基础信息、防范管控重点要素一键关联,实现“智能预警、及时管控”。
织密群防群治网。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对辖区入库建档的1054名“红袖标”工作情况实施积分管理,联合街道出台“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积分奖励办法,明确10余类任务积分条款、细化积分细则,志愿者可直接到积分联盟商户兑换商品,由街道定期向商户审核兑付现金。目前已为多名“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兑现价值3万余元的商品奖励,全面激发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织密快反处置网。以“四项机制”和“双快”警务机制为引领,开展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培训,依托分局《处置突发案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报告》,逐一复盘评估、查找问题、总结提升,派出所“最小作战单元”实战素质得到大幅提升,3分钟快反到达率98%以上。
下一步,茭菱派出所将大力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预防警务,重在为民服务,实干担当,真情坚守,让茭菱“枫”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