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平安五华

文林派出所:党建牵线聚民力,“红袖标”群防群治筑牢平安网
发布时间:2025-10-11 09:45:17作者:五华区政法委来源:五华长安网

前言: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深刻认识到,守护一方平安,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破解警力有限与治安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课题,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群防群治路径,不断深化推动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

这支由楼栋院长、社区保安、外卖骑手、商铺店主、热心居民等社会各界力量组成的队伍,统一佩戴象征责任与奉献的“红袖标”,遵循“自愿参与、就近服务”原则,成为公安机关延伸感知触角、汇聚民智民力、深化基层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好帮手”。他们根植于社区街巷,活跃在群众身边,是新时代专群结合、共建共治共享平安的生动实践和智慧结晶。

近年来,文林派出所紧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立足辖区文旅、学校、老旧小区交织的多元社群特点,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目标,通过搭建“红色党建联盟”,打破治理主体壁垒,整合公安专业力量与社会协同资源,构建起“警务治理主导、社区治理协同、群防群治支撑”的三位一体治安治理格局。

力量融结  建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

文林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按照“警务区融入社区、社区对接警务区”思路,充分整合社区辅警、网格员、企事业单位保安、社区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派出所党支部创新搭建“派出所党支部+社区党支部+企事业党支部”为基本框架的“党建联盟”体系,发动“红色引擎”,推动辖区更多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这一创新举措最大限度整合了基层网格与警务管理资源,打造以“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为主线的“守文团”,推动警民一体联动、警务和群众工作融合发展,使基层治理的基础愈加坚实。

1


空间治理  组建“文林守望者”补位防控盲区

针对辖区“九街三巷”街巷交错、校园集中的空间特征,文林派出所运用精细化空间治理思维,发动辖区商户、保安、退休教授等力量,组建“文林守望者”志愿巡逻队。这支队伍凭借对辖区街巷肌理、人群活动规律的深度掌握,有效填补专业警务巡逻在“碎片化空间”与“非高峰时段”的防控盲区。

每日在街巷末梢、校园周边、商圈节点开展“点线面”结合的常态化巡防,通过“在场式守护”震慑违法犯罪,第一时间介入邻里微矛盾调解、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以微观治理筑牢辖区安全屏障。目前,已有1000余名群众加入队伍,参与日常巡逻超过5000余次,真正做到让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可感、可知、可触。

2


末梢感知  打造“文林信息员”推动主动治理

针对辖区商旅业态活跃带来的流动人员多、出租屋密集等治理痛点,文林派出所创新构建基层治理末梢感知体系,将外卖骑手、保洁员、快递员等“移动性群体”吸纳为“文林信息员”。这些信息员常年穿梭于楼栋院落、街巷商铺,天然具备对社情民意、异常动态的“近距离感知优势”。

派出所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红袖标”信息研判与风险识别能力,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同步完成“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可疑线索反馈”的闭环工作。今年以来,文林所接报110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7.96%,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3%,切实成为推动“矛盾不上交”的“智能前哨”。

机制创新  构建“1+3+N”工作体系深化职能交融

文林派出所构建了以“两街两巷”为主阵地、划分四网格空间的精细化治理体系,形成由1名社区民警牵头、3名社区辅警为基础、联合N名“红袖标”广泛参与的“1+3+N”工作模式。依托“普法宣传进小区”“反诈宣讲进校园”等活动,将反诈、禁毒等内容融入基层治理。

社区民辅警常态化开展走访,利用社区警务室、微信群、物业委员会及“院坝会”四个交流平台,主动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有“文林特色”的一般纠纷现场调、复杂纠纷所内调、特殊纠纷多元调解模式。建立通报响应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及时收集预警信息,协助解决疑难杂症。

反诈防骗  化身“宣讲员”助推服务不缺位

依托“两街两巷反诈特色街区”建设与“无诈校园”品牌创建,文林派出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赋能机制,志愿者们化身“反诈宣讲员”,通过商圈定点宣传、线下宣传发动,以自身为原点向周边邻里、亲朋不断灌输反诈知识,传递“反诈基因”。

凭借对辖区群众认知习惯、沟通语境的熟悉度,在发现疑似诈骗行为时,第一时间启动“志愿者预警—派出所联动”的快速响应流程,实现从“事后处置”到“事前干预”的转变。截至目前,参与反诈宣传活动30余次,覆盖800余人次,成功劝阻涉诈转账2起,直接挽回损失3000余元。

3


警民融合  做实做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文林派出所以“一标三实”“百万警进千万家”等专项工作为抓手,社区民警、辅警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密切配合,全面采集网格内基本治安要素信息。联合开展数据采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联合开展安全防范,加强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联合开展矛盾化解,协同开展治安调解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开展治安联防,预防案件发生。

通过“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将守护力量渗入每个角落,形成“显性警力”与“隐性守护者”互相叠加补位,不仅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更实现了社区治理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文林派出所通过党建引领,深度激活“红袖标”群防群治力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转化为“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生动实践。

今后,文林派出所将继续深化警民联动机制,拓展群防群治内涵,让“红袖标”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区注入持久动力,共同绘就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善治新画卷。